第十四章(3/5)
楼,后来对犯的行刑就改在小楼中进行。
枪决刑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在枪械上。苏文武发现尽管从阴道行刑可以避免在体表形成损伤,但却无法避免坏胸腹腔中的内脏,而这些又是医学研究最重要的器官,于是便同刘弃研究,尽可能减少对内脏的
坏。
最后的结果是,设计了一种比普通缝衣针粗不了多少的超小径子弹,并且是用
末材料压制而成,
击时,细小的子弹以不太高的速度穿过胸腔和腹腔,由于
径小,几乎找不到子弹从内脏穿透的弹孔。而且内脏都是软组织,不会对子弹产生任何有价值的影响。
当子弹从颅底的小孔颅腔时,由于同颅骨碰撞而
碎成细小的
末,直接将大脑大面积
坏,导致
犯瞬间死亡。再后来,刘弃发现子弹
径太小了枪管不好加工,而且发
药的数量也不易控制,为此发明了不用火药的电磁枪,可以利用电磁感应将子弹按需要的速度发
进
犯的身体中去,但不管怎样,枪管都制得特别粗,后来还改成了金属枪管外加包塑胶的形式,并增加了加热器,使枪管在使用时保持与
的体温十分接近的三十七度左右的温度,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尽可能给予
犯所需要的那种类似
的快感。
后来,研究所又添置了实时光瞄准具,使击时子弹能够百分之百地通过枕骨下面的小孔,这样一来,特刑队的所有队员都能利用这些设备顺利地将那些
犯打发掉,苏文武的劳动强度减轻了,就可以把更多的
力用来关注研究所的管理和行刑技术的研究中。
别州向来有为匪的传统,文革的混
使
们暂时忘记了这种传统,文革一结束,便又沉渣泛起。别州的
犯罪比例并不比其他地方高,监狱中的
犯也并不比其他地方多,但别州
犯中的重犯数量却比别处多得多。平均每三个别州
刑事犯中就会有两个是十五年以上的重犯,而其中因抢劫、杀
而判死刑的
犯数量甚至占所有
犯的一半还多。相反,在其他地方最多见的
犯罪和盗窃却几乎没有。
就拿几次全国的“严打”来说吧,象别州这样的
数量,一次“严打”
杀个千把比例不算高,但其中有二、三百
是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
犯可就是十分特别了,因为其他地方死刑犯中
犯的比例最多也超不过百分之五,别州竟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,这一点实在让
琢磨不透。
不过没关系,反正特刑所是研究如何行刑的,不是研究为什么犯多的,只要
好他们自己的事就行了。
犯多了,别州特刑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