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劫富济贫(3/9)
厉害的还是大元国的,甚至小地主家里都得弄上十套八套的五大窑瓷器。当然,江南的窑厂不下千百家,能拥有五大窑的
都不会是普通
,上官家族拥有了汝窑,官窑正好是大元国皇帝的,哥窑是江南望族张家的,钧窑是以书香传承数百年的柳家,定窑就是龚家的。
龚家五十年前靠挖到铁矿山起家,逐渐转做实业,最后巧取豪夺将当时陷困境的定窑纳
手中——自然,他们付出的代价也不小,给出了二十亿金币不说,还奉送了几万斤的铁矿石。
然而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,在龚家的财富支持下,一个运转正常的定窑,每年至少能为龚家增加三亿金币的净收。
龚家名声不大好的原因,是在于他们虽然按照江南总商会的要求,每年对窑厂附近的民众捐款一百万金币,帮助改善生活和修缮道路、屋子,但也仅只给一百万金币,多一枚铜币不肯,而与此同时,龚家的子弟们都过着奢华的生活,吃穿住用的奢华足以居江南前三;连去青楼玩耍,和家斗富,一晚上有时就能花掉几万甚至十万的金币。
正因为如此,龚家虽然每年收不菲,但终究排不上江南的前十富豪家族。相比之下,在窑厂上赚得更多的上官家族就不一样了,上官宅院周围方圆十里的民众,每年能得到一千万金币的捐赠,而且无论是窑厂、纺织厂还是其他作坊,依照规模大小不同,周围的民众也有数百万到一千万不等的捐赠。
再加上每次旱灾、水灾、地龙等等灾难,上官家族总是率先捐赠,而且都捐赠很多……这些每年不下一亿金币的捐赠,让上官家族在江南得
心,所以就算是上官小怜被
称为“毒蝎妖姬”但这话要是谁敢拿到上述地方去说,保证被打得抱
鼠哦,忘了说一句,那天在江南总商会苏州分会跟随上官小怜身后中的三个男子,其中那个长相俊美又拿着一把扇子的年轻
,就是龚家的八公子,龚敏锦。第二家不在苏州,而是在扬州,乃是扬州三大盐商之一的周家。自古以来扬州就产盐,由此发迹的盐商更是闻名天下,说起
发户,谁都要把扬州盐商列为其中。
一斤盐的出产成本不过一枚银币,但到了外面就是一枚金币,利润转眼就是一百倍,这还只是在江南,出了江南,盐价更是成倍翻涨;最凶猛的是到了原上,一斤盐最夸张的时候能卖到一百金币,是成本价的一万倍!
当然,这些钱不全是扬州盐商在赚,还有中间商、缴纳给官府等等,但毫无疑问的,最大的一分利润还是被扬州盐商得了去。
盐引从来都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